你口中的愛動物是真的愛動物嗎?淺談那些我們不熟悉的野生動物保育

Sonia Wu
8 min readJan 8, 2019

--

Photo by AJ Robbie on Unsplash

「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

這是著名的英籍動物保育人士珍古德的名言,也是推動作者上田莉棋將自己於非洲保育中心當志工的經歷書寫成書的原因之一。作者希望透過這本以自身經驗出發的書,除了讓讀者能窺視在非洲動保中心擔任志工到底是何等體驗外,更重要的是,此書提供了一個從當地出發的視角,讓讀者看到那些正發生在非洲的動物保育問題,無論是暴利的動物走私勾當或是保育所面臨的龐大預算以及抉擇,藉此讓野生動物有更多被瞭解的機會。

對對對,理解固然很重要,行動更是,但這句話的前提多數是建立在被關注的事與我們個人的利益有關連的時候。那與我們相隔幾萬公里的野生動物究竟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我們為什麼需要花時間去理解牠們?一堆人對野生動物漠不關心不也活得好好的?為什麼需要浪費時間在理解對生命進程沒有任何幫助的事物上?更別說行動了,一個普通人要怎麼為了隔了數個海洋和山脈的野生動物去奮不顧身?

這些問題聽上去很不可一世、很冷漠,也很實際,正因從小到大沒有人清楚地告訴我們為什麼要保育野生動物,甚至是到了國中才知道生物多樣性很重要,但也是課本說它很重要的那種重要。而近幾年提倡的環保也是為了拯救北極熊,跟非洲的野生動物到底什麼關係?

或許因為教育,或許因為資訊不對等,或許因為距離。一般人對野生動物保育的重要性的知識還略顯不足,有了「到底為什麼這件事跟我們有關係?」的疑問。或許,幾年後當物種一一瀕危時我們就會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然後有點太晚的意識到我們的事不關己;或許,這個問題根本沒有答案;或許,答案只是一個浪漫的理由:

因為我們自詡萬物之靈,那我們就有資格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做出更好的選擇,去愛每一個共生在這個大自然的物種。

這樣的愛,在這個時代是多麽的被需要,被喚醒,被保護。

所幸有這本書,述說了發生在非洲土地上很多很多愛的故事,但所涉及的內容卻是全世界。而這份愛,不止於家裡的貓咪狗狗,更是每一種動物、植物、大自然的每一份子、地球。但去愛野生動物其實比起愛寵物更難更複雜,並不是丟丟球給牠接,把牠抱起來往臉上蹭,呢喃咕唧咕唧就是愛牠們。作者在書中提到,當我們談野生動物時有兩大層面,一個是保育(Conservation),一個是動物福利(Animal Welfare),這兩個概念看似對立,其實相輔相成。而每一個層面都涵蓋了許多知識和抉擇,也都和當地的居民息息相關。畢竟,保育有時候談的是人,不僅僅是動物。

書中提到了一個經典問題能幫助我們快速瞭解這兩大層面。

「如果今天你有一筆錢能捐助給動物保育機構,你會選擇專門協助保育野生獅子的機構,還是捐款用以照顧曾受馬戲團虐待、現已被救出去的獅子?」

這個問題呈現了動物保育與動物福利之間的抉擇。如作者所言,「前者關注保護自然過程、數量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連續性,著重在選擇對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的物種。後者強調個體的生活質量,重視個別動物的所有感覺」,也因此,這是一個「整體物種」和「個別物種」的艱難抉擇:選擇保育野生獅子,能讓獅子有更多的機會繁殖,增加該物種存活的機會,但照顧不到眼前需要直接救援的獅子;選擇幫助照顧受害獅子的中心,雖能讓獅子過的舒適一點,卻對整個物種的增加毫無幫助。

這個問題已在動物保育圈討論多年,而作者走得更遠一點,提出慈悲的保育(Compassionate Conservation)這樣的觀念作為解答,也就是「不再只抽離地以物種整體著眼,不只也數據考量,以慈悲的心來做動物保育的基礎」,把客觀的科學與主觀的感情結合,且不以保育為理由去做出傷害動物的行為,像是支持打獵、食用非法盜獵的動物、以動物作教育或研究等。

以這個概念為出發點,或許就不會這麼容易陷入這個類似電車難題,沒有正確解答的處境,正如作者所說:「其實沒有一個選擇會讓你贏得『比較好』的徽章,因為無論你怎麼做,你選擇了符合動物利益的機構,選擇多走一步去捐助,都是一個善心無害的選擇,確確實實地幫助了生命」

保育,正因它過於複雜且涵蓋許多面向,很多時候也沒有絕對或是唯一的選擇。同時,很多正面臨的問題都沒有解答,網路上查不到,實行的措施甚至要等一、兩個世代才看得到成效。

所以,我們能怎麼幫助野生動物?

既然保育是門科學,一般人要怎麼提供幫助?

難道為了愛地球,人類什麼都不能做嗎?

任何一種物種存在於這個地球上都會消耗自然。但許多動物死亡後會成為其他動物的下一餐、會以其他形式回饋給這個地球。那人類呢?從生到死做了些什麼事去實際回饋我們所居住的土地?是許多的塑膠垃圾?還是一罈被收著的骨灰粉?對地球而言,我們真的是比任何動物更沒用的物種嗎?

或許我們無法偉大地實際回饋給其他物種或這個地球,但我們至少能減少對地球的負擔,這何嘗不是一件美麗的事?

做一個愛護地球的人聽起來很不方便,不能用這個不能用那個的,但改變一些生活上的習慣並不會對我們造成大損失(何況我們自詡萬物之靈),但這些渺小的舉動卻可能像漣漪一樣影響我們週遭的人,我們週遭的人再度影響他們週遭的人,這樣一路影響下去,才有可能塑造出我們想要的世界。

在日常生活消費時,我們可以仔細想想:

  1. 使用動物例如獅骨、阿膠、熊膽、海馬、穿山甲、犀牛角的藥材是迷信還是真有科學根據?沒有更好更科學的替代品嗎? 拒絕食用和使用任何野生動物。
  2. 你的願望真的會因為放天燈而實現?還是你的願望就是傷害鳥類、引起山火? 拒絕放天燈和其他會傷害生態的娛樂活動。
  3. 到了泰國,你真的要騎大象才能感受當地嗎?如果非得騎,你有沒有仔細查過當地機構的故事和背景?和被抓來的野生動物寶寶拍照真的就是愛他們嗎? 你知道日本很紅的貓頭鷹咖啡店,讓白天應該睡覺、平常愛孤獨的鳥兒大受壓力而死亡嗎?拒絕任何以利用動物為形式的活動。
  4. 宗教叫你放生的動物真的是來自你放生的地方嗎?環境生態真的有你想像的這麼簡單嗎?拒絕胡亂參加宗教的放生活動,破壞生態平衡。
  5. 靴子上的羊毛是不是以不人道、殘害的方式取得?除了羽絨大衣,還有其他更好的替代品嗎?大衣上的毛是人造毛皮,還是不法商人取得的平價動物毛皮?但如果已經擁有,就好好珍惜與使用,並謹記不要製造新的消費。 查明動物製品的來源,拒絕使用以非法、殘害手段取得的動物毛皮。
  6. 台灣魚翅食用人數是全球第三,有研究估計台灣一年就吃下六百萬尾鯊魚,我們真的有那麼需要吃魚翅嗎?拒絕食用魚翅,過度影響鯊魚數量和食物鏈的其他物種。
  7. 食物中是否為印尼雨林中的棕梠油,而你是否有意識到這嚴重地危害了印尼紅毛猩猩的存活? 查明食品的來源。
  8. 出門吃飯時,你能花三秒時間去準備環保餐具,為什麼要花這三秒去打開免洗餐具,製造一個新的垃圾? 減少使用一次性的餐具,拒絕影響海洋生態。
  9. 我一定要跟上這季的流行嗎?朋友因為網路打折囤了好多貨,你也非得要受到同儕影響跟著囤嗎? 不要失心購物,拒絕製造多餘垃圾。

保育是件需要很多很多愛的行為,這麼多的愛也帶了同等多的痛。

光在南非每天有三隻犀牛因對犀牛角的需求而被盜獵致死。

全非洲每年約有三萬五千隻大象被盜獵。

最近一次充公的穿山甲鱗片達十一噸,估計盜獵量達兩萬隻。

莫三比克、馬達加斯加等國家,也因非法砍伐木材外銷到中國而面臨生態災難。

非洲的爐子因為對中藥材阿膠的需求大幅減少,貧困農民賴以為生的驢子也被偷走殺害。

地球另一邊看似遙遠、沒有關係的地區,有數不清的動物正面臨不必要的殺害、不人道的對待;我們都可能是幫兇。像作者在擔任志工時,因為亞洲的臉孔常被不信任地問道:「你有在使用穿山甲或犀牛角嗎?」中國對野味的需求每年都高的嚇人,當地人問這個問題時才沒有在分你是哪裡來的亞洲人。

但這很重要嗎?重要的是我們確實在破壞地球的生態。

當我們自詡為萬物之靈時,那我們就更有義務去意識到我們每一個舉動是否會破壞到地球生態,大致使用非法獵物或罐頭獵殺,小致使用飲料店提供的吸管。在做每一個舉動時花一秒想想,現今科技難道沒有更好的替代品嗎? 我們非得對生活上的不方便Say no,而去影響大自然,影響我們女的未來嗎?

野生保育對整個生態非常重要,書裡已提過許多案例便不再重述。而對遠在亞洲的我們可能因為距離就不覺得它重要。看完這本書後就算你還是不覺得重要,還是可以在做出每一個行為時好好檢視自己。

當我們自詡為萬物之靈時,可以選擇要不要消費,做不做得到永續,有沒有辦法去愛、去保護我們的地球。

--

--